您当前位置:中国菏泽网  >  深度报道  > 正文

郓城县唐庙镇胡庄村从一个传统农业种植村到如今远近闻名的葡萄村,葡萄种植面积从180亩到680亩,亩产从1000斤到5000斤,这是一个接续帮扶的故事——
驻村帮扶富了胡庄村

作者: 孙涛 来源: 菏泽日报 发表时间: 2023-09-04 09:20

谈起葡萄的前景陈迎春(右二)与村民们乐开了花

“咱的葡萄大又甜,多亏了省里派来的驻村技术员!”8月28日,胡庄村葡萄园里,已经是一片丰收的景象,葡萄种植户胡元辉每天都会骑着三轮车到园子里转转,望着缀满枝头的葡萄,胡元辉底气十足。

胡元辉的底气是腰包鼓了,但更让他有信心的还是省里派来的帮扶队。20多年前,胡元辉因病导致下肢残疾,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一家上下全靠妻子打零工和家里种植的几亩农田维持生活。

2015年,为了摘掉“贫困帽子”,胡元辉尝试着改变传统种植模式,种植了3亩苹果树。“新种的苹果树需要2到3年才能挂果,我尽心照料,投入了不少精力,却因缺乏种植技术,产量不尽人意。”胡元辉说,这一次对他有一定的打击,但他没有放弃“翻身”的想法。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2019年,山东省派第一书记刘天华及其省教育厅的团队驻村,带领村“两委”、村民代表多次外出考察,了解到阳光玫瑰葡萄前景广阔,于是采取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模式,利用第一书记带来的帮包资金在村里推广葡萄种植,并成立了郓城县宣峰果蔬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葡萄种植面积从180亩到680亩。

“葡萄栽培管理要求非常高,2020年收成并不理想,经过2021年的摸索,加上同年9月省农科院‘三个突破’工作组来到郓城,派出葡萄栽培专家陈迎春和团队到俺村现场会诊,当年亩产达到2500斤,今年每亩产5000斤,问题不大。”说起葡萄种植的历程,胡庄村党支部书记胡宣峰满眼都是骄傲。

说到陈迎春,胡庄村的村民无不竖起大拇指。每当陈迎春来到葡萄园,村民们总是围着她团团转。葡萄树下的陈迎春总是一身朴素打扮,把专业术语改成群众能听懂的地方话,不仅手把手教会村民种植技术,更是跟村民处成了一家人,葡萄的产量更是从亩产1000斤到5000斤。

2021年,陈迎春几乎每周都要在葡萄园里三四天,进行现场指导,去年又为胡庄村量身定制了阳光玫瑰葡萄病害年历、管理年历,按照月份、物候期和主要工作3项内容进行分类。

为提升葡萄产业发展,陈迎春协助胡庄村注册了“绿源晶”商标,并向国家农业农村部申请“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从“卖葡萄”转向“卖标准”“卖品牌”。两年来,胡庄村的葡萄远近闻名,已供到北京、上海、深圳、厦门等大中型城市。

“每月该干什么,小陈的年历上一目了然,即使她不在村里,村民照样可以正常管理。”省农科院下属山东省葡萄研究院党委书记赵红军向记者介绍,“陈迎春不仅要把胡庄村的葡萄种好了,更重要的是把带不走的技术留下了。”

文/图 记者 孙涛 通讯员 苏亚

责任编辑:
分享到:
中共菏泽市委网信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 新闻刊登批准文号:鲁新闻办[2004]20号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17
网站备案号:鲁ICP备09012531号 | 鲁公网安备 37172902372011号
Copyright© 2004-2012 heze.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菏泽网